目前分類:家電使用心得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家的瑪利亞3號-LG雙眼精靈掃地機 VR64703
購買時間:2015/2/12
一直以來,家中掃地的工作都是交給瑪利亞1號—iRobot Roomba 537,擦地的工作就交給瑪利亞2號--iRobot Braava 380t,這二台已經能應付地版90%以上的清潔工作了,不過人是愈來愈懶的,雖然地板清潔工作已經被機器所取代,但總是在想,是否能夠掃地和擦地同時間一次進行,增加工作的效率。一直 以來都有在關注486大哥的blog,看到韓國的廠商LG也發表了掃地機器人,最新的機種加入了抹布架的功能,486大哥也提供了自已親身的經驗,加了塊濕布進去,來達成類似iRobot Braava 380t的功用。而瑪利亞1號—iRobot Roomba 537也年事已高,途中換了一次電池,第二顆電池也出現了衰退的情況下,加上12期0利率和加送一顆電池的優惠下,說服太座,就買下去了。
優點(和Roomba 537比較):
1.邊刷有二支
Roomba只有一支,現在增加為二支在打掃的效率會比較高
2.噪音小
Roomba工作時的聲音很大,總是讓人知道他在運作,LG小灰的確很安靜許多,在清晨及夜晚出來打掃很適合
3.使用鋰電池
Roomba原廠一直以來都是使用鎳氫(Ni-Mh)電池,連最新的8系列都是使用鎳氫(Ni-Mh)電池,只是官方宣稱是採用了XLife技術,可使壽命延長到2到3年。但是鎳氫(Ni-Mh)電池再怎麼使用技術,仍然會有記憶效應。LG使用了鋰電池,較不會記憶效應。
4.可使用拖布架
LG在機器人的下方有設計抺布架,可以將布插入,達到一邊吸地,一邊擦地的功能。
5.打掃快速
LG宣稱使用了雙眼技術,就是機子上方和底部都有相機模組,來判斷及規畫打掃的路徑,和Roomba相比,打掃時間真的縮短不少,時間少到我都覺得不到Roomba的一半時間,但是清潔程度沒有比較差,初期我怕是不是掃不乾淨,所以都會讓LG小灰在同一區域打掃二次,接下來會改為掃一次就好。
6.碰撞次數減少
LG宣稱這台機器配有超音波sensor,所以可以減少碰撞的次數,在國外的實驗上是在掃地機器人面前擺上水杯,LG的會避開,Roomba則會輕輕的撞一下後退避開,在實際的實用上也的確是如此。
7.面板按鍵鎖
我家有個好奇的一歲十個月小娃,看到什麼東西都要按一下,Roomba即被他摧殘不少次了,LG的小灰可以設定按鍵鎖,起碼讓小孩無法操作使用,算是蠻實用的功能。
8.說明詳細
除了說明書之外,LG在各個部位,例如充電座,集塵盒,拖布架等,上面都會有照片說明使用方式或是注意事項,這點真的很貼心。
缺點:
1.抹布架功能清潔範圍不佳
由於抹布架設置在機器的中央,若是有桌腳的範圍,中間會有一段沒辨法拖到,所以我後來都沒裝抹布架,都是在LG的小灰掃完之後,再派出瑪利亞2號出來工作。除此之外,雖然某網站有教裡面多放一塊濕布來延長濕拖的時間,不過我實驗過後會讓機子有點傾斜的狀況,會導致LG小灰打掃時誤判出現需要排除故障的語音,所以如果是考慮一邊吸一邊擦的人,那這台擦地的範圍會比吸地的範圍來的小。
2.秏材購買不易
除了向原廠購買,目前在拍賣網站仍然看不到有副廠的配件在販售,還好LG也算有心,目前消秏品都是先配二組,讓消費者可以先暫時不用考慮秏材的損秏。希望二年後LG做出名聲後,有副廠配件可以選擇,畢竟一些消秏品能買到便宜貨才是消費者之福,不然就是原廠的費用要相當親民。

3.沒有提把
要將LG小灰移到其它房間打掃時,得用雙手才能搬動它,若能設計一個提把的話,在搬動上會較為方便。

4.直線牆邊清潔能力較差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達到宣稱的碰撞減少,我家的小灰在直線牆邊的打掃總是會隔一小段距離,此距離只有邊刷可以達到的範圍,不像Roomba會整個機體貼住牆邊,除此之外,若是有轉角的牆邊,LG小灰一個去若是馬上碰到牆的話,也是會馬上閃避,造成直角牆邊的清潔能力不佳,以往在使用Roomba比較沒有這種困擾。
總結:
這台機器是不錯的選擇,目前主力都是使用LG的小灰來打掃,不過這種東西都是看長期使用的,畢竟瑪利亞1號也是工作了5年了,目前消秏品配件仍很容易買到,LG的小灰就待時間的考驗了。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nasonic EH-NA96 吹風機使用心得

 

圖文好讀版:http://ppt.cc/T6OP

會入手這支吹風機完全是個意外,本來還想說已服役二年的飛利浦HP8270可以一直用到老死,結果剛好有機會去沖繩玩,飯店的浴池是配備EH-NA95的吹風機,同行的人一用,不得了啦,馬上說這台好輕,而且吹完後很順,完全不毛燥,讓人興起敗家的念頭。上網一查, NA95目前在日本Amazon不到一萬元,日幣又狂跌的狀況下,實在太划算了,只可惜沖繩的電器店找不到NA95,都只有NA96,不然就是NA95賣超貴的,只好把目標轉向NA96了。

NA95與NA96的差異點其實不大,有二個差異點,一個智能溫控的項目上,在冬天18度吹出來的風溫約110度,若在夏天30度吹出來的風溫約60度。另一個是NA96比NA95少了白金負離子的功能,若是找得到便宜的NA95,其實NA95是個更省錢的選擇。


NA95:奈米水離子,白金負離子,礦物質負離子(mineral)
NA96:奈米水離子,礦物質負離子(mineral),智能溫控

 

clip_image002

先從NA96主打的特點來說:

1. Panasonic主打奈米水離子和白金負離子的功能。這二種離子可以讓頭髮的表面的密著性更強,降低了頭髮因為摩擦而造成頭髮受損的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降低紫外線對頭髮的影響(但我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clip_image004

2. 冷熱風交替模式,可以使頭髮表面更平整,讓頭髮吹完後更有光澤的感覺。官方建議在頭髮已吹到九成乾的時候,切換到這個模式來使用。
clip_image006

3. Skin模式,可以讓容易乾燥的肌膚藉由奈米水離子及白金負離子來達到保濕的效果。
clip_image007

4. 頭皮模式,頭髮乾了,但感覺頭皮還是濕的話,可以使用這個模式,切換到這個模式使,使用60度的風溫來吹乾頭皮,官方建議在頭髮約7成乾的時候,切換到這個模式來吹頭皮。

5. 吹風的方式,有比較Panasonic的吹風機與其它廠牌的吹風機會發現Panasonic的出風口的設計總是比較不一樣,Panasonic指出,要使頭髮可以快速吹乾的關鍵並不是只有風量的大小,還有風溫,風壓和出風的方式,Panasonic的想法是風量和風溫是讓多餘的水份給蒸發,風壓是讓多餘的水份給吹走,出風方式是讓每根頭髮都有吹到風,增加吹頭髮的效率。所以可以達成較快吹乾的效果。
clip_image009

接下來就說說使用上的優點:

1. 吹頭髮的效率:
果然如同Panasonic所主打的,雖然NA96開到Turbo模式只有1200W,但是因為出風的設計,太座說吹乾頭髮的時間比飛利浦的HP8270還要快。

2. 平常使用不需吹嘴:
這個我就困惑了,從小到大所使用的吹風機都有吹嘴,在使用時也都會套上去使用,好像沒有不用的,不過Panasonic說他們家的NA96平常使用是不需用吹嘴的,只有在造型時才需要用吹嘴,因為我家的HP8270被小朋友摔了很多次,因此前面的吹嘴很容易鬆動而掉下來,對於住公寓的我來說,可減少一個東西掉下造成噪音的機會就算是優點吧。

3. 吹完的頭髮易維持住:
太座的感覺是睡覺吹的頭髮,睡覺起來後也不大容易變型,除此之外,太座也說女兒之前用HP8270吹完後,隔天要綁頭髮時,髮尾會有梳不開稍微打結的情況,但是用了這一支後,隔天要綁頭髮時,可以感覺得的出來還是柔順,髮尾是沒有打結的。這點令太座非常的訝異。

4. 重量輕:
NA96約585g,比HP8270的767g還輕,加上配重的關係,拿起來是有感覺得變輕,手腕也不容易累。

5. 可折疊:
可能是因為日本家電廠的關係,就設計可以折疊,在收納上更為方便。

缺點:

1. 沒有恆溫:
在一開始吹頭髮時是不像飛利浦一樣有恒溫的,會有燙到的機會,除非要一直使用頭皮模式來吹,但這樣吹乾的效率就沒有了。就算是有智能溫控的功能,好像也不能恒溫的樣子,所以Panasonic建議要離3公分以上來吹頭髮。

2. 電源線太短:
這台機子的電源線只有170公分,對我來說真的太短了,因為家裡插座配置的關係,所以目前考慮再另外購買一條單純電線的延長線來使用。

3. 價錢及保固:
這台台灣目前沒有代理,所以沒有保固,價錢我買的時候為14675日幣,約為台幣4200元上下,目前日幣又跌了,所以會便宜一些,如果預算上的考量的話,不到10000日幣的NA95上個不錯的選擇。

總結:若是不怕保固問題,又想一次攻頂的話,這支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飛利浦溫控天使護髮吹風機HP8270 簡單使用心得

前一支吹風機是使用飛利浦的HP8183吹風機,以千元附近的價位來說,這支算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因為一些原因,又入手了HP8270,一用下來,二年就過去了,這時才想到我還沒來寫過這支的評價。HP8270是飛利浦的頂級系列吹風機,當初購買時要價約3000元上下,但畢竟我是男生,頭髮都是短的,所以從小到大,我從來沒買過這麼貴的吹風機,我以為買個HP8183這種千元上下的吹風機就很不錯了,沒想到竟然還會買更貴的吹風機。

自從買了HP8183後,第一次入手有負離子功能的吹風機,加上陶瓷配件,使得加熱可以更平均,總合來說,對飛利浦吹風機的印象是相當的不錯。但是HP8183我覺得有些缺點,剛好又有機會再換吹風機,所以就直接買入飛利浦最頂級的吹風機了。

那為什麼會買HP8270吹風機呢?原因如下:

1. 有溫控的功能
HP8183沒有溫控的功能,雖然HP8183號稱有陶瓷配件可以讓加熱更均勻,可是有時幫女兒吹頭髮時,仍會不小心太接近讓被吹頭髮的人覺得有點燙,所以溫控功能就是我考量的點。

2. 吹風機的電線長度
因為本人身高有180左右,所以我還蠻在意吹風機的電線長度,HP8183的電線長度只有180公分左右,而HP8270的電線長度有250公分,這對我來說方便很多,因為我家的梳裝鏡離插座有點距離,加上我身高的關係,造成我吹頭髮時候,有時姿勢很彆扭,但我短髮頭,吹一下就乾了,算可以接受,若是長髮的太座和女兒,對他們來說不是很方便。

一開始使用的時候不大習慣,總會覺得頭髮好像沒有被吹乾的感覺,可是實際上這是這支的強項,溫控紅外線Sensor會讓頭髮保有一定的含水量,讓頭髮更健康。其它廣告標榜的優點就和HP8183差不多,例如最大風量和單鍵冷風之類的,二年使用下來也很滿意這支吹風機的效果,唯一的缺點就是價錢,飛利浦的保固是二年,而且聽說是直接換新品,但是要記得留下購買証明,出保固時會用到。

本來希望這支HP8270可以一直用下去直到它老死不工作了,但是又因為某些原因,我竟然入手了Panasonic EH-NA96,目前正在使用中,希望可以不要再換下去了。

總結以上:若你需要溫控的功能,加上價錢是可以負擔的話,飛利浦HP8270是不錯的選擇。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買了Roomba後,吸地板的工作是解決了,但是還是有令人困擾的事。偶爾在Roomba吸完後,地板雖然乾淨了,可是有時會有髒污或污漬黏在地板上的情況下,這時Roomba就沒輒了。舉例來說,有時小朋友吃飯會掉飯粒,然後踩到飯粒,飯粒會黏在地上,雖然事後把飯粒撿起來了,但地上仍會黏黏的,久而久之就變成污漬了。或者是把湯水灑到地上,雖然即時擦起來,但有時會留下水痕,沒用濕紙巾或濕抹布擦起來,久了就是髒髒的感覺留在地板上。對於這麵種狀況,Roomba是沒辨法處理的。因此Roomba吸完後,要如何處理這種污漬就是令人煩惱的地方。

試過很多拖地的工具,如3M魔布拖把,市面上熱賣到已經不知道第幾代的好神拖,還甚至去買了蒸氣拖把回來使用,都沒辨法達到我預期中的效果。電視上看起來都超級好用,好像家中有了一支就無敵了,可是實際用起來都不如廣告上講的。3M魔布拖把及好神拖好像都沒有廣告中的好用,而且雖然標榜桌子底下,沙發底下,櫃子底下都可以清鬆伸進去拖,但是買回來後,是否會因為家中的擺設或裝潢,無法像電視一樣輕輕鬆鬆的拖地呢?至少我家的狀況就是如此,有些傢俱底下要拖的話,仍然要稍微移開其它會干涉工作的家俱才能順利作業。但是碰上了6x7的床底下要拖的話那該怎麼辨呢?可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將床移開,然後優閒地拖地吧。 我曾經是趴在地上,伸長了我的手把3M魔布或好神拖給伸進去,將6x7的床下給擦了一遍。咦….不是拖把嗎?怎麼是用擦的呢?因為趴在地上把工具伸進去也沒有力氣拖了,只能稍微擦過一次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思考了我的需求,再看看Roomba,第一時間就是想到Roomba家的師弟”Scooba”,可是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Scooba好像不適合用在木質地板,這樣一來用途就會侷限在非木質地板的區域了,而且更近一步發現,Scooba的評價似乎都沒有Roomba來得高,加上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價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後來也有台灣廠商出了掃地機器人加上拖地的功能,也是讓我看得很心動,但是他是用一塊類似魔布的布或是除塵紙,來幫忙擦地,號稱可乾可濕,不過讓我擔心的一點就是一塊濕布要擦一大塊區域時,擦到後來沒水了,對於污漬不就沒效果了也是不大符合我的需求。在2011年時看到了有人分享了Evolution Robotics 公司所推出的Mint Automatic Hard Floor Cleaner 4200,一樣是可以乾擦和濕擦,但是一樣沒有加水設備,一塊濕布只好從頭戰到尾才行。後來這家公司果然出了第二代的機種,有儲水功能的5200,號稱可以釋放液體來維持抹布的濕度,而這家公司後來也被iRobot公司給收購,就成為了旗下的一個系列了。

講了這麼多,先來看看Braava的效果,把Braava捉去廚房,直接挑戰家中地板最髒的地方,我家的廚房常常因為油污或是洗碗的水滴到地上,再被拖鞋踩過後而留下來的髒污,就算用上拖把也不一定能夠一次就把這些東西清掉的。

1. 空曠的地方:
這三張圖從左到右分別是我家廚房在清掃前,Roomba清掃後,Braava擦地後的效果,可以看到左邊的圖清掃前用紅圈圈起來的地方就是所以的污漬,紅圈的上方則有大顆的灰塵,在Roomba清掃後中間的圖看到大顆的灰塵已經被處理掉了,可是污漬仍然是留在原地,這就是Roomba沒辨法處理的東西,在右手邊的圖是Braava擦地後的結果,可以發現污漬已經被擦掉了。
pic1

2. 邊邊角角的地方:
從之前到現在,在我使用過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後,個人覺得它們目前的死角就是在邊邊角角的地方,雖然Braave在設計上已不同於Roomba是圓盤狀的設計,已經改為了四方型的型計,號稱在牆壁邊也可以直線的行走,使用上的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碰到櫃子邊的腳邊呢?狀況又是如何呢?拿了我家置物架的柱子邊角來看看效果如何。有四張圖,從左到右分別是清掃前,Roomba清掃後,Braava第一次擦地,Braava第二次擦地。左邊清掃前的圖果然相當的髒,除了污漬之外,還有毛髮灰塵掉在旁邊。左二的圖是 Roomba清掃後,果然Roomba只能處理一些灰塵,毛髮可能被 Roomba的側邊刷子刷到污漬上,再被輪子輾過,毛髮和污漬黏在一起,Roomba也沒有將這些東西處理起來。在Braava第一次擦地後,污漬還在,但是狀況已經好很多了,原本黏在污漬上的毛髮,已經脫離污漬,被推到旁邊去了,在Braava第二次擦地後,污漬又被處理掉了一些了,和未清掃前的的圖來比較,已經清除了大部份了。
 pic2

看完了Braava的實測,如果他的效果符合你的需求,那先來說說它的缺點,再來評估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1. 高度的限制:
Braava的高度為7.8公分,比Roomba的近10公分來說是瘦了些,但是如果傢俱比這個矮的話,那就沒辨法了,所以要買之前要先考量高度。

2. 無法定時:
Braava 380t為Braava系列的最高級機種,但是仍然沒有定時擦地的功能,想要使用的時候,只能把它捉到他的工作區域,再按下開關,讓它去工作,想要他按時出來擦地,目前沒有這個功能。

3. 無法自動回去基地台:
Braava系列和Roomba不同的是,Roomba若是直接從基地台出發的話,掃完或是沒電的話,會自動返回基地台待命or充電,可是Braava沒有這個功能,要充電的話,要直接拿AC變壓器從屁股插下去才能充電,或是有快充充電板的話,就可以把Braava拿到充電板上面充電。除了擦地是自動,其它都要手動來做。

4. 打掃區域內雜物的多寡:
和Roomba一樣,打掃前要先整理區域內的雜物,否則Braava還是擦不到被物品佔據的地板,除此之外,Braava系列沒有像Roomba的越野能力,不過Braava系列不像Roomba有旋轉的鬃刷和膠刷,所以捲進電線的機率很小,唯一有機會的地方大概就是輪子吧。

5. 對於清潔程度有極高度要求:
如同實測結果看到的,對於邊角的清潔要100%的乾淨,那只能說是不可能的事,但因為我是拿最髒的廚房來實測,若是一般客廳沙發的腳座邊緣,不會像廚房那麼髒,至少那清潔後的程度是我可以接受的,但若是要100%的乾淨,那就沒辨法了。個人目前折衷的做法是讓他同一個區域擦個二次,一些頑固污漬的清潔結果至少也會令我滿意。

6. 秏材費用:
Braava 380t有附贈超細纖維乾用布,超細纖維濕用布各一塊,但這東西就像魔布一樣,用久效果就不好了,台灣目前單買一塊就要330元,價錢高還不打緊,重點是代理商的商店街賣場還買不到,這才是最糟糕的地方,看來得從國外請代購買回來了。

7. 外觀太容易刮傷:
Braava 380t的外觀是類似鋼琴烤漆的材質,很容易就有刮痕在上面了,如果很介意工作的機器傷痕纍纍的話,那就不建議買了。

8. 無法單機作業:
Braava是台擦地機,我讓他出動的時機就是在Roomba吸完地後,若是沒有先將地上的灰塵先稍微處理過的話,我想Braava的效果也不會太好。一般拖地前也會先吸過地板,直接拖地應該也是事倍功半吧。

講完了缺點來優點:

1. 輕鬆的打掃傢俱下方:
只要家俱有高於7.8公分,它就可以鑽進去擦地,免於趴在地上又無法好好掃乾淨的狀況。

2. 可乾擦可濕擦:
Braava 380t除了可以濕擦之外,還可以乾擦,甚至懶得清潔抹布的話,也可以夾上靜電除塵紙來乾擦,不過靜電除塵紙可是不便宜,又是另一種成本,我買Braava 380t就是為了可以濕擦,所以乾擦的功能我到現在還沒有用過。

3. 可用於木質地板:
Braava和Scooba系列不同的是,Braava是用”擦地”的方式來進行清掃,Scooba是用”刷地”的方式來清掃,所以Scooba系列一直不建議使用在木質地板上,但是Braava系列是用溫合的前後來回,來達到擦拭的效果,所以可以用在木質地方板,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抹布的濕度,因為Braava 380t附的Pro-Clean 儲水清潔墊在清潔過程中會釋出液體來維持抹布的濕度,但是我發現到最後會擦地的濕度會比我一開始給它抹布的濕度還要高,所以要用在木質地板上的話,要特別注意,而且最好是不要出門前把他丟進木質地板擦地,因為工作結束後,它會停留在出發的地點,沒馬上把他拿走的話,儲水清潔墊會持續釋放液體,那它停留的地方就會一直潮濕,對木質地板就不好了。

4. 工作時超安靜:
比起Roomba需要靠馬達來帶動刷子,Braava前後移動時只會有輪子的聲音,和吸塵器比起來聲音小多了,甚至感覺不到它在工作。

Braava 380t的出現,對我家來說是相當有幫助的,僅次於Roomba,現在他都跟隨在Roomba的後面出動,把地板給擦乾淨。這類型的產品目前在市面上相當稀少,都只有能乾擦,不然就是一塊濕布拖到底的機型,希望未來這種擦地機可以有更多廠商投入來造福想節省做家事時間的人們。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直以來家中的打掃地板方式都是用3M魔布系列擦過再加上吸塵器來補足要加強的地方,可是人性終究是懶惰的,加上女兒那時也三歲了,想要多陪女兒,便開始想說在打掃這件事情上,是否有更簡潔的方式。搜尋了一下,好像只有掃地機器人才能滿足我的需求,而當時掃地機器人最有名的就是iRobot公司出產的Roomba系列了。只不過在當下想要享受科技的便利就得付出”金錢”上的代價,價格當然不比現在。現在除了iRobot公司之外,也陸陸續續有其它公司也推出了掃地機器人,選擇上也更多了,價錢已是比以前便宜了。再加上許多”平輸業者”的推波助瀾下,價錢又比台灣代理商更加平易近人,所以現在買一台掃地機器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

在2010年初,很幸運的購得一台福利品,價錢和水貨比較起來也差不多,那時的台灣代理商為了打擊水貨,打出了電池三年內可以免費更換一次的保固,加上福利品也都把濾網,三角側刷都換新了之後才出貨,所以當時就買了這台台灣代理商的福利品。

使用到到現在已經4年了,這算是個人敗家生涯中,評價是相當高的。連老婆都很同意,若是沒了它,在打掃這件事上,可說是相當困擾的。但是Roomba適不適合每個人使用,這就得看需求了。Roomba 有他的缺點,若這些缺點對你來說不是困擾的話,那我很推薦你買。

1. 高度限制:
Roomba還是有9公分厚,所以如果要讓Roomba可以順利的清理沙發底下,櫃子底下,那就要確保沙發底下,櫃子底下要有10公分的高度,這樣子Roomba才可以順利的打掃底下,不然每打掃一次就要搬沙發搬櫃子是很累人的。

2. 打掃區域內雜物的多寡:
Roomba基本上來說會有簡單的越野能力,可以爬上2公分的地毯或巧拼上做清掃,實際上的狀況的確也是如此,我家的浴廁門口有高於2公分的門檻,曾經浴廁忘記關門,Roomba是會爬過門檻進到浴廁做打掃的。除此之外,Roomba的介紹中還有抗雜線的功能,若是被電線纏住了,Roomba會自動退出捲入,可是我曾忘了把iPad的傳輸線及白豆腐從插座上拔下,結果Roomba就把傳輸線捲入,然後卡住,發出語音求救的聲音,所以抗雜線這功能就當作參考就好。因此,如果你的打掃區域沒有雜物會去影響Roomba的打掃的話,可以買有預約打掃功能的Roomba。若是有雜物,但是清掃前願意先把東西先搬走的話,那買基本型的Roomba即可,像我家中打掃的區域會有電風扇,iPad的白豆腐加傳輸線之類的,所以我要把Roomba捉來打掃前就會先整理一下要打掃的區域。若是打掃區域內雜物很多,無法清理的話,那就不建議買Roomba了,因為可能會一下子就聽到Roomba求救的語音了。

3. 對於清潔程度有極高度要求:
Roomba畢竟是機台,雖然Roomba都號稱他們家的演算法很強,可以有很多種打掃路徑在行走,到最後整塊打掃區域都可以完整的被清掃到。我的使用結果是,在我肉眼可見的大範圍區域的確都是可以被掃的很乾淨,吸完腳踩在石英磚上的確也有清潔過的感覺,相當的明顯,但是沙發底下我就沒有那麼龜毛的再把沙發移開,用腳踩看看是否乾淨,我曾看Roomba在沙發底下進進出出的打掃,我想沙發底下也一定是乾淨的。那缺點在那呢?以我家的例子來說,因為是公寓有做裝潢,在裝潢上的邊角做的比較多,Roomba雖然有三角側刷來加強把灰塵掃到機子底下,但是對於邊邊角角做的比較多的裝潢,或是比較深,Roomba的三角側刷難以達到的地方,那清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當初在購買時就先給自己打預防針,只要Roomba可以大範圍的清掃,並讓家中95%的地板都被掃的乾乾淨淨,那Roomba就是有達到我的需求了。實際上用下來,Roomba也的確可以滿足我的需求,至於一些比較難清掃的邊邊角角,我以前在用3M魔布拖地時也是沒清的很乾淨。

4. 秏材費用:
使用Roomba 有一些秏材是需要購買的,例如Roomba的三角側刷,鬃刷,膠刷還有濾網,但現在因為競爭廠商很多,有的在購買前就會送你很多的秏材,所以在購買時一併列入考慮的話那可以說是花不到什麼秏材的錢,我用了4年,只換過三角側刷(沒斷,只是毛分叉了),Roomba底部的鬃刷和膠刷都還沒換過,算是耐用的。除了秏材外,電池電力的衰退也是要考慮的,當初買公司貨福利品是看上他三年內換電池免費,結果當我發覺得電力衰退時,其實也超過三年多一點了,如果早一點注意的話,我就可以換一顆免費的電池了,最後花錢買了一顆原廠的電池,花了2500元左右,若是副廠的話,應該不到2000元就有了。目前可以買到的新系列Roomba都已經附上了新型式的AeroVac集塵盒了,若是舊式的集塵盒就會有膠條老化,開口部會漸漸合在一起,灰塵容易卡在膠條的地方,此時的處理方式就是把兩片膠片往反方向用重物壓住,一段時間後空隙自然變大,就可再使用了,但是治標不治本,AeroVac集塵盒的價錢約為1600元上下,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

5. 對電費很在乎:
原廠建議不使用時候一直保持充電因為這樣電池可以保持在最佳狀態. ,由於是鎳氫鎳鎘電池如果充飽電將電源插頭拔掉的話機器會慢慢放電直到沒電。上面這段話是從說明書節錄出來的,有些對電費較在乎的人會常常將不用的電源給拔除或是將延長線的開關給關閉,所以在乎電費的人可能就不適合了。

6. 怕弄髒牆壁:
Roomba是有Sensor來感應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的,若前方有障礙物的話,會減慢速度後,慢慢的往障礙物前進,偶爾還是會撞上去,除了障礙物外,Roomba偶爾也是會撞上牆壁,只是我還沒碰過Roomba很用力的撞上牆壁,只有偶爾會慢速的撞上,現在有的商家會上防撞條讓使用者套在Roomba的外圍,不過個人認為防撞條久了髒了,撞上牆壁一樣會髒掉,只不過個人用到現在,真的要說牆壁是因為Roomba給撞髒了,我個人是覺得還好。

7. 會撞上家俱:
5系列的Roomba不是用雷射來偵測週遭的環境,所以對於一些傢俱的腳座,例如細長的椅子的腳座,就常常會沒有偵測到物體的存在而高速的撞下去,若是家裡有高級家俱的,可能要好好考慮一下。

8. 集塵盒的清潔:
Roomba的集塵盒在倒出灰塵時,因為設計的關系,必需要將集塵盒的柵欄打開,此時倒出手容易去碰到灰塵,或者是有一些灰塵會飄出來到垃圾筒旁的地板上,也許是我家的垃圾筒不夠大的關係。除此之外,若是要大部拆解清解的話,是一定會摸到毛髮和其它的灰塵的,若不想要弄髒手的話,Roomba就不適合了。

9. 無HEPA濾網:
5系列附的集塵盒及後來購買的AeroVac集塵盒都是沒有HEPA濾網的,所以在意又會吸到吸塵器所排出來的髒空氣的話,可能就得買最新最頂級的7系列才有附最新的AeroVac 2集塵盒,此集塵盒才有配HEPA等級的濾網。

講完了缺點,來講一下優點:

1. 容易清潔:
在使用上只要把集塵盒打開倒掉灰塵即可,濾網我是二塊交替使用,髒了就用水洗,每二到三個月就拆開大部清潔,要大部清潔的話也很容易拆卸(5系列,6/7系列就不知道),把容易易卡上毛髮的地方,例如輪子,轉軸等,全都拆下來清潔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只是就如同前面說的,雖然容易拆解,但是清掃就會弄髒手而且在大部清潔的過程中會吸入一些灰塵,但對我來說二到三個才拆一次,拆的時候戴上口罩倒是還可以接受。

2. 零件好買:
5系列的零件在網路上很好買零件,而且好拆,全部的零件幾乎都有模組化了,除非是機板壞了,不然在拍賣打上關鍵字都找的到,更懶的話,有的購物網站也有在賣。

3. 使用簡單:
直接捉來開關按下去就可以開始使用了,雖然有的Roomba有附更高級的配件如虛擬牆,虛擬燈塔,來幫助使用者可以更大範圍的清掃,我也有這些東西,不過到後來我都直接捉Roomba到我要清掃的區域,那些配件就再也沒拿出來過了。

4. 不傷木質地板:
家中客廳是石英磚,房間則都是建商付的海島型木地板,Roomba5系列是說360度轉動的輪子有改過材質,所以不傷木質地板,也有可能是我家地坂還不夠高級,所以感覺不出來些微的變化也說不一定。

如果一些缺點覺得沒關係的話,那真的很推薦購賣掃地機器來分擔一下家事,現在除了Roomba之外,投入的廠商愈來愈多,但我想考量購買的點應該都是差不多的,不外乎就是價錢,保固,還有品牌了,個人是對iRobot的Roomba系列有很高的評價,買了到現在也沒後悔過,若再給我選一次的話,Roomba仍然還是我的首選,希望大家也都能來分享掃地機器人的心得。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支吹風機剛好買了一年了,分享一下一年來的心得。當時在選這台時也是挑了很久,選了一台中階機種的吹風機。以前家裡用的是達新牌,對達新牌的印象還不錯,本來還想繼續支持國貨買達新牌,但太座又說什麼女人我最大裡的髮型師說要買有負離子的,對頭髮比較好,最好能夠還有陶瓷加熱的,這樣加熱會比較均勻,對頭皮會比較好,不過我幾乎都是短頭髮,什麼離子,什麼加熱方式,我才不管哩,只要能吹乾就好了。但是對太座和女兒來說,因為都是長頭髮,所以每次吹頭髮都要很久,只好按照太座開出的條件上網尋找符合條件的吹風機,綜合以上需求,歸納三點如下:
1.負離子
2.出風量要大
3.陶瓷加熱or溫度控制

搜尋國際牌,飛利浦和達新牌,都各有優點,如下:

國際牌:最大1400W出風量,水離子or負離子,價錢1000到2500都有
飛利浦:最大1500W出風量,負離子,陶瓷加熱,價錢1000到3000都有
達新牌:最大1200W出風量,負離子,陶瓷or竹炭陶遠紅外線,價錢1000以內

經過一番選擇,就買了飛利浦的HP8183,當時是從PC Home買的,1299送到家,那時實在是真的沒辨法接受一支吹風機要超過2000元的價錢,就挑了一支中階的吹風機。這支有什麼特點,就如以下的照片所標示的:

image

這些特點看起來好像很動人,不過實際使用下來有的卻是還好,以下是個人心得
1.陶瓷配件(可散發紅外線,陶瓷加熱配件讓熱度傳導更平均,提供更好的吹風效果,避免單點過熱傷害頭髮,紅外線更可防止秀髮過乾。)
和達新牌的舊吹風機比較來,太座說吹完後比較不會這麼毛,好像真的有點不一樣的感覺,不過有時我在幫太座吹頭髮時還是會不小心在同一點吹到太燙。

2.風力集中吹嘴
這個不是每一隻吹風機都會附的嗎?可能出風設計有不同,但每隻都會附,這個算是特點嗎?

3.收納掛環
這個還蠻貼心的,不過吹風機本體有點重,769g的樣子,我怕無痕掛勾勾不住,所以家裡都是平放收納,如果家裡牆上有釘子的話,應該算實用吧。

4.六種不同的風速與溫度設定
就是二段風速(強/弱)/三段溫度 (標準,中溫,冷風),使用者可以自由搭配。

5.4x負離子
太座說吹完頭髮後,比較不會那麼乾燥,好像真的有點用處。

6.1.8公尺的電源線
這個我覺得太短了,我家鏡子旁是有插座,但我180公分,插座離地約30公分,有時要拉遠一點就不方便,這個應該是缺點,電線真的太短了。

7.烘罩
家裡沒有人燙頭髮,所以沒用到,有需要的人應該不錯。

除了以上,一年的使用下來,還有些優缺點如下:

優點:
1.有瞬間Turbo按鈕,雖然是最大風量了,但還是可以再更大一些些

缺點:
1.個人覺得這隻吹風機的配重有點不是很好,重量稍重769g,有時幫女兒吹頭髮都會吹到手酸,配重集中在後半部,不過換個角度想,我該覺得這支吹風機是因為用料札實,所以才會這麼重嗎?
2.這隻我在幫人吹頭髮時,還是偶爾會有吹到太燙的時候,可能不是自己的頭,無法得知感覺,所以有時會無法控制,所以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

 

綜合以上,這支吹風機個人覺得還算不錯,有時去HOLA或是PC Home都曾出現999的價錢,以不到一千元能有這種表現,算是C\P值蠻高的機子。

剛好太座娘家的吹風機又壞了,這隻就拿回去用了,這次就直接入手飛利浦最頂級的吹風機--溫控天使護髮吹風機HP8270,使用二天下來,感覺有更不錯了,有空的話,再來針對HP8270來發心得。

希望可以幫助要買吹風機的人…….^^

菲力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